應「保良局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中心」邀請,與青少年分享,在 AI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 高速發展下,未來僱員應該自我裝備什麼技能,避免被 AI 所淘汰。ChatGPT 4.0 推出後,一石捲起千重浪,大家一面驚嘆其能力之餘,又對AI 將淘汰現有95%工作擔心。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明言,其害怕ChatGPT會令很多現存工作消失。如何在AI洪流避免/減慢被淘汰確是值得未來領導 (Future Leader)深思的課題。
工種「兩極化」
就現有 AI 功能及發展估計,AI 的學習和判斷能力愈來愈强,被取代的已不限於單調重覆的低技術工作,一般估計,醫生、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也難敵 AI 的衝擊。能保留下來的職業相信會越趨「兩極化」,一是高度與AI相關的工作,如 AI 開發人員、AI 編程人員和網絡工程師等;另一方向,則是「人本導向」,集中處理人的心理事宜。當人工智能取代大部分在職僱員,即表示大部分人的生活經歷前所未有的轉變,同時代表日常和人溝通的機會亦隨之減少。然而與人溝通、互動既是人的基本需要,亦是維繫精神健康的必要管道。故未來學的權威學者,Yuval Noah Harari 相信,即使將來人工智的溝通能力愈來愈強,但大部分人仍會願意花更多的錢,與真人作有深度的溝通。
建立 5C 的軟技能
由此歸納,未來職場對AI 的運算知識及技能有極大的需求。若你對數理的興趣不大,發展較人本的 5C 軟技能,可能會是另一生存方向:
1)Communication (溝通): 如前所述,在 AI 充斥的社會,有質素的真人溝通變得珍貴,溝通不單只在交換訊息,對心理機制的了解、情緒的敏感度、認知系統的認識,都有助於在將來展現有質素的溝通。
據說,澳洲近年已有機構,將人的微表情編程去教導 AI 閱讀人的情緒,並作出具關顧的回應。預計將來,AI 什至能勝任輔導員的工作。但有趣的是,調查發現大部分人也表示,即使人工智能的溝通技巧更完善,我們也會選擇和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溝通。
2)Collaboration (合作):AI 盛行下,人與人之間的合作,重質大於量。特別是操作層面的工作,大都會由 AI 包辦,人要做的反而是一些決策性工作。如何營造暢所欲言的氣氛,集思廣益,達成共識,是未來職場的重要技能。非批判性(Non-judgmental)的心態,以及促進技巧(Facilitation Skill)對提升團隊協作能力,扮演重要角色。
3)Creative (創新):雖說現在的 AI 研發,已將過去的創新發明及點子,輸入系統作大數據分析,並有信心將「創意」編程教懂 AI 如何實踐。然而,真正的創新是極「入世」的事情,其與情緒經驗(Emotion experience)、生活體驗和實用性高度相關。沒有體驗過在街上找不到路,就沒有動機設計出像 Google Map 般的隨身地圖,沒有恐懼過牆被鑿得七零八落,又怎會想出 3M 的便利貼。在應用層面上,人的創意仍然比 AI 來得更人性化、生活化。
4) Critical Thinking (批判性思考):在 AI 取代大部分工作,又能提供大量資料和數據下,人應更專注處理策略性的工作。然而,我們是否有足夠獨立而具批判的思考,去處理大量的資訊?特別是大數據 (Big Data) 計算下,人工智能刻意按你喜好和習慣向你提供單一資訊,先不說資訊的真確性,但長期只接收單一方面資訊,要對事情有完整了解和掌握,進而制定合適策略,實在需要更强的批判性思維,去懷疑既有「事實」,否則人的思維只會愈來愈偏執,決策亦難言策略性。
5) Change Capability (轉變能力): 無論最終 AI 的影響力有多大,也不能否定其對勞動市場,以至我們生活帶來持續而難以預計的轉變。可見的將來,究竟是工作轉型?還是崗位被取代? 什至長久失業? 也極需要轉變能力去適應。人是習慣的動物,轉變往往是精神壓力、負向情緒的來源。因此,提升精神硬度 (Hardness)和精神韌性(Resilience),不單提升個人在持續轉變的抗壓力和行動力,最重要是,讓我們能在充滿不確定的將來適應下來。
コメント